白衣自在的来源与观音菩萨的“三十三身”之一有关,具体是指白衣观音。白衣观音因其常穿白衣而得名,也称为白衣大士或白衣自在。在密宗中,白衣观音被视为离垢(离苦)金刚,象征着清净的菩提心,能够消除一切苦恼,将不吉转为吉祥。白衣观音的形象通常描绘为坐在白莲花上,手结定印,跏趺坐于软草或石头上,展现出圣洁和淳净的菩提之心。因其常坐于白莲之中,故亦称白处观音或白处住观音。白衣观音在佛教信仰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供奉和崇拜,是中国寺院和民间佛教信仰者最喜爱的观音圣相之一。
在《大本如意经》的八大观音中,白衣观音位列第二,称之为“白衣自在”。这一名称不仅反映了其外在的形象特征,也蕴含了深厚的象征意义。白衣象征着清净菩提心,而自在则表达了观音菩萨能够令一切苦恼消除,转不吉为吉祥的能力。这种象征意义在密宗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其中白衣观音被视为离垢(离苦)金刚,强调了其净化苦难、带来吉祥的菩萨本色。此外,白衣观音因常坐于白莲之中,也被称为白处观音或白处住观音,是密宗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为莲花部母。
白衣观音的形象在历史和民间信仰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早在唐代普陀山一带的传说中,观音菩萨就已经以白巾白袍的形象出现,这种形象在两宋时期的明州城内也十分流行。宋代民间出现了大量关于观音的唱本,进一步加深了白衣观音在民间信仰中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