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观音分别指1.正观音,2.千手观音,3.马头观音,4.十一面观音,5.准胝观音,6.如意轮观音,7.不空罥索观音,8.白衣观音,9.叶衣观音,10.水月观音,11.杨柳观音,12.阿摩提观音,13.多罗观音,14.青颈观音,15.香王观音等十五尊。根据《诸尊真言句义抄》的记载,十五观音代表了观音菩萨的十五种不同形象和特征,这些形象体现了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和无尽的智慧。观音菩萨在佛教中被认为是大慈大悲的菩萨,能够听到并回应众生的祈求,提供救助和解脱。因此,十五观音不仅是观音菩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佛教中关于观音菩萨众多化身与能力的体现之一。
观音菩萨在中国佛教文化中拥有丰富的形象和化身,其中包括六观音、七观音及至三十三观音等,但十五观音特指其中的一部分。这些观音形象之间的区别并不大,许多特征并不是唯一的,这与《普门品》、《楞严经》中所述的观音应化数相关。根据留存世间的各种观音造像,观音的形象和名称多达一百一十三种,其中包括圣观音、观音菩萨、千手观音等,每种观音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底蕴。此外,观音的形象在《楞严经》中还有四臂、六臂、八臂等多种变化,显示了观音形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观音菩萨,也称之为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至关重要的菩萨之一,被广泛崇拜和仰慕。其得名由来有三种记载:一是因发大悲誓愿而得此名,二是通过修行和自我提升获得此名,三是因其能即时观照并解救受苦的众生而得名。在佛教经典中,观音菩萨被描述为具有千百种化身的菩萨,能够用各种形象出现,满足众生的需求,以慈悲心救拔众生,消除他们的苦难,帮助他们脱离生死轮回。观音菩萨的故事和特质在佛教传统文化中广泛流传,被广大信徒奉为至高无上的慈悲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