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各个朝代佛像的演变过程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7-09-28 21:41
北齐、北周一直到隋唐,磨光式、波纹式和螺发这三种发饰呈现混合使用的状态,在不同的地区有所偏好,磨光式发型甚至在今河北和山西、陕西地区所占比例甚高,直到初唐依然不衰

彩绘普贤菩萨雕像

佛头各部位的名称

        古印度的佛教信徒为了体现佛陀形象的庄严殊胜,给佛陀身体的各部位都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使其成为美和教化功能的结合。这些经过了理想化加工的外部特征最终塑造出了一个完美的佛陀形象。这些形象特征就是佛家所说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内容几乎涵盖了身体的所有细节。而这些你在拜佛的过程中是否知道呢?
       北齐、北周一直到隋唐,磨光式、波纹式和螺发这三种发饰呈现混合使用的状态,在不同的地区有所偏好,磨光式发型甚至在今河北和山西、陕西地区所占比例甚高,直到初唐依然不衰。
一、无发纹发式(磨光式发型)
       十六国时代到北魏初期,即4-5世纪时,在雕塑及壁画上佛像的头部一般不表现头发的纹路,肉髻也是光滑如球状,俗称为磨光肉髻。
束发纹发型:
       尽管十六时期的佛像大多数是磨光式发型,但有部分佛像也表现了佛发的纹路(这种发式多出于中国初期佛教造像)。
       发式似乎是从汉式的男子束发形而来的,发纹缕缕清晰可见
水波纹形:
       尤其是唐代,中西交流频繁,波纹式佛发迎合了时代潮流,此种发型更为普及。从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等黄河流域的造像都多取波纹式发型,龙门石窟最大的卢舍那大佛即是如此。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亲自出资赞助营造的,如此规模宏大的国家工程,开凿之前必有个图样论证过程,卢舍那佛取通肩式大衣,波纹式发型,起伏翻卷自如,发绺立体感颇强,生动活泼,几乎是犍陀罗佛像发型的翻版。
       这种发式源头还应该追朔到犍陀罗系统的水波状发髻, 西来的佛像模本几经复制,辗转相传,在东传的过程中也有意无意地掺揉了汉地的审美趣味和传统手法,佛发逐渐变成了中国式的水波纹。
犍陀罗水波纹发髻
       但中国北方佛像的水波纹佛发与犍陀罗卷佛发又不完全相同,它是犍陀罗佛像经过中亚传入西域后,又在以凉州为中心的河西地区发育、改造后形成的,属于西域凉州样式,较之犍陀罗的佛发呈现出规范化和装饰化的倾向。水波纹丰富多变,衍生出很多种装饰性很重的发纹。
水涡纹:
       水涡纹既涡卷纹,因为装饰的需要,呈现不同表现纹理,但都是做漩涡状。
涡卷纹:
       涡卷纹与水波纹、水涡纹组合出现,统归为水波纹发式,发型中间有一个或多个涡卷,两侧为水波纹。
三、螺发
     《方广大庄严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则有:“一者顶有肉髻,二者螺发右旋,其色青绀”。
       螺旋纹,螺发是起源于印度中部的马土腊地区的佛发形式,成为隋唐至今的主要佛法塑造形式。佛祖的螺卷发是有标准的规格的。佛祖的螺卷发是标准的九九八十一卷,象征着九九归一之意,即天下大势尽归所有。
各个朝代的对比照:
       无论是佛头还是佛身,我们看到汉地的佛像并未严格根据造像图样来定做。虽然大的时代风格是统一的,但同一个时代每一尊佛头的神态细节都不一致。工匠对于细节的自由发挥能力,赋予了更多的时代美术精髓,更有创造性,更具活力。

如何跪拜佛像:

1.双手合十,双脚八字站于蒲团前
2.分开右掌向下按到蒲团中心,左掌不动,双膝跪在蒲团上。
3.左掌按在蒲团左前部位。
4右掌移到蒲团右前部位。
5.头叩在双掌之间。
6.双手外翻,手心向上,意为手承佛足。
7.双手屈指反转,仍按在蒲团原处。
8.头离蒲团,右掌移至蒲团中心,左手离蒲团置于胸前,缓缓起立,
9.右掌离蒲团,仍与左掌合十。拜的次数,3的倍数最好,比如三拜,六拜,九拜等等

佛像开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佛像开光:就是开人心光,与佛光相应。必须懂得这个道理。
二、佛像开光:就是通告天地人间,这尊佛像应得到一切护法善神庇佑。必须懂得这个道理。
三、佛像开光:应由守持戒律,戒德清净的修行人开光。最低是守持五戒的修行人。
四、佛像开光:是由主持开光的修行人,礼请佛菩萨。必须懂得礼请法事的修行人,才算开光。
五、佛像开光:必须懂得诵经、持咒、讃偈等法事,这样的修行人开光,既是真正开光。


莆田市大庄严佛像工艺有限公司铜雕 西方三圣制作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