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持名念佛?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7-07-21 08:10
持名念佛是《阿弥陀经》所倡导的主要修持方法,经文中所谓“执持名号”就是持名念佛。历来净土宗大德都盛赞持名念佛之殊胜,此法乃净土三经异口同声共赞的法门。
彩绘阿弥陀佛
       《阿弥陀经》所提出的持名念佛法门,以简单便捷而流行于净土宗内,也是惟一一种净土三经共同提到的修持法门。
        持名念佛是《阿弥陀经》所倡导的主要修持方法,经文中所谓“执持名号”就是持名念佛。历来净土宗大德都盛赞持名念佛之殊胜,此法乃净土三经异口同声共赞的法门。
       《弥陀要解》说:“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又说:“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
        《圆中钞》说:“今经所示,初心凡夫,但是有口能称,有心能念,皆可修之。故知此经所示,乃至简至易之法门也。”又“若执持名号,不问闲忙,不拘动静,行住坐卧,皆可修之。故知此经所示,乃至捷至径之法门也。”又“称名之法,不择贤愚,不拣男女,若贫若富,若贵若贱,皆可修之。故知此经所示,乃摄机至广之法门也。”
        《游心安乐道》说:“诸佛名号,总万德成。但能一念念佛名者,即一念中,总念万德。”《大悲经》说:“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称扬诸佛功德经》说:“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持讽诵念……,其人当得无量之福,永当远离三途之厄。命终之后,皆得往生彼佛刹土。”《文殊般若经》说:“众生愚钝,观不能解。但令念声相续,自得往生。”《安乐集》说:“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
         综合而言,持名念佛的特点是,操作简易、功效卓著、适合大众。佛陀的三身都为一体,其显现方式亦不拘一格。无论观想佛身、持念佛名,其功效并无二致。当观想佛身之时,佛陀便以佛身之相加持行人;若持念佛名,则佛陀以名称声音加持行人。随示现有殊,然加持无异。故此仅一句“纳莫阿弥陀佛”实际上含摄了阿弥陀佛的全部功德。
        从持名念佛的性质上分,藕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提出了两种持名方法,即事持与理持。
       《阿弥陀经要解》说:“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犹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名为事持;理持者,信彼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而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名为理持。”
        所谓“事和理”,在汉传佛教中是指二谛,世俗谛称为事谛,胜义谛称为理谛。事持就是在没有通达空性见之前的持名念佛,理持则是通达空性见之后的持名念佛。
        或许读者对藕益大师描述的理持文字并不十分了解其意,什么叫“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呢?这是说阿弥陀佛并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性,只是一种内心的假名安立,是一种世俗观念性的存在。在遣荡了阿弥陀佛的实有自性执着后,虽然也持名念佛、求生净土,但内心远离了自性有的执着,因为知道阿弥陀佛本是性空。虽然阿弥陀佛本无自性,但这是就胜义谛、理谛而言,在世俗谛中,仍然有人们内心所假名安立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并非不存在,所以在世俗谛、事谛层面上,仍然持名念佛、求生净土。
        事持则不同,在普通人的心里,包括阿弥陀佛在内的任何存在,由于受无明的影像,就象戴上了一幅有色眼镜,认为都是具有自性的存在,而不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持名念佛和求生净土,因为往生并不要求一定要通达缘起性空,只是如果不能了知缘起性空之理,往生的品位较低罢了。
         所以,事持与理持并非持名念佛方法上的差异,而是视具体念佛之人的内心是否通达缘起性空而定。不懂缘起性空中观之理的人的持名念佛,就是事持,通达缘起性空之理的人的持名念佛,因以了知胜义谛空性之心指导,则称为理持。
持名的操作方法与层次
         所谓持名念佛,就是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在净土宗内,有念六字及四字两种习惯,六字是“南无阿弥陀佛”,四字是“阿弥陀佛”。“南无”是皈依、投靠的意思,一般来说,念诵六字较为恰当。
         具体操作中,无论是跏趺端坐还是任何站立行走都可以念佛。以跏趺坐为例,端坐后,先思维自己身处轮回,饱受各种轮回之苦,因而要出离轮回、求生净土,然一切众生无始以来都无数次曾做过自己的母亲,因此应该发菩提心,立誓帮助他们也都超越三界。但别说救助一切众生,作为凡夫,没有任何能力的我,甚至连一个众生都无法救助,所以应该发心往生净土尽快成佛,然后具足佛陀的神通能力,来无限地帮助众生。
         在初步调整好大乘的动机后,便开始具足信愿地持名念佛。之所以开始要调整动机,是因为大小乘之区分,端赖是否具有菩提心,因此以菩提心来调整动机,可以使念佛成为大乘成佛的资粮。
         最初以出声念诵较好,念佛的速度要均匀,声音要清晰,不能减少或增加音节。这样字正音圆持续不断地绵密持诵,心不外驰散乱,专注于所念佛号的声音上。虽然有古德认为声音越大越好,但笔者并不这样认为,念佛主要为摄心及获得阿弥陀佛加持,声音大小并不重要。而且在念佛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为了不让心散乱,甚至要不出声默念,这样才能不扰乱和搅动较安定的内心,更容易达致一心不乱的境界。
         在持名念佛的时候,要配合前面章节所提到的八断行断五过失,从而慢慢经历九住心的层次。当念佛有一定的功夫后,大约在达到三住心左右,便不需要鼓舌出声持念,此时可专注默念的声音,一心专注,向一心不乱的境界努力。


莆田市大庄严佛像工艺有限公司铜雕 西方三圣制作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