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第四次集结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7-03-21 21:31
公元前285年,在赴四方传布佛教的高僧中,末阐提等四人前往古印度西北部的迎湿弥逻(即克什米尔,我国史书中的姗宾)和键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等地区传教。在迪湿弥罗,末阐
        公元前285年,在赴四方传布佛教的高僧中,末阐提等四人前往古印度西北部的迎湿弥逻(即克什米尔,我国史书中的姗宾)和键陀罗(今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等地区传教。在迪湿弥罗,末阐提以佛法感化当地犷悍的土族居民,使本地首领阿罗婆楼饭依佛教。他向当地居民宣讲《上座譬喻经》,听后信奉者达8万人,剃度为僧者10万人,为佛教在该地区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到了公元前1世纪,特别是在大月氏统治的贵霜王朝时期,佛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著名的第三代国王—迎腻色迎统治时期(约公元78年—120年),根据《西域记》卷三载,他“机务余暇,每习佛经,日请一僧人,入宫说法”。因为当时部派繁多,众说纷纭,血腻色迩下令召集各方比丘500余人,在逸湿弥罗举行佛教集会,由说一切有部著名的论师胁尊者主持,以世友尊者为上座,讨论佛法奥义,重新宣明三藏,这就是佛教史上所说的“第四次结集”。当时西北印度主要盛行小乘说一切有部,所以这一次结集实际上是一次有部经典的结集,这次结集前后历时12年,编述论颂30万,约900多万言,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叫《大毗婆沙论》,这是说一切有部的一部巨著。迩腻色迎王命人以紫铜锤成薄片,将论文镂写在上,然后建塔封藏,使说一切有部典籍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迎腻色迩王统治时期,佛教艺术有极大的发展,原来佛教并无佛像雕塑之事,在需要.表现释尊的场合,只是刻一些佛的脚印、法轮等作象征性的表示.贵箱王朝时期,佛教文化和希腊雕塑艺术逐渐融合,出现佛像雕塑,在艺术风格上也带有浓厚的希腊色彩,表现了东西方文化的混合。这种常有希腊风格特点的艺术形式,被称为键陀罗艺术.键陀罗艺术的雕像姿态生动,线条简练,衣纹质感强,这一艺术风格随着佛教的东传,对我国佛教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技乐天彩绘像

以上资料由大庄严佛像工艺有限公司西方三圣铜像制作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