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面观音的历史起源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7-31 10:34
十一面观音是密教六观音之一,全称为十一面观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观音的道场位于普陀山,其形象在各个历史时期有所变化。

十一面观音是密教六观音之一,全称为十一面观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观音的道场位于普陀山,其形象在各个历史时期有所变化。在宋代之前,观音的形象是男性,直到宋朝以后,逐渐女性化,成为面容端庄雍容华贵的贵妇人形象。在密教中十一面观音被视为除恶导善、引导众生入佛道的菩萨。

十一面观音位居胎藏界曼陀罗中的苏悉地院,主要是救济阿修罗道,为众生提供除病、灭罪、增福的现世利益。她的形象与功能体现了佛教中引导众生向善、除恶扬善的理念。此外,十一面观音的梵名意译为“十一最胜”或“十一首”,有时又被称为大光普照观音,显示了其在佛教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十一面观音
十一面观音雕塑

十一面观音的形象特点十分独特,共有十一张面孔,分五层排列。一面,化恶有情;二面慈面,化善有情;三面寂静面,化导出世净业。这三面教化三界便有九面。第十面为暴笑面,表示教化事业需要有极大威严和极大意志方能无懈而有成就。最上一面为佛地,功德圆满。其前方八臂当中双手合十,身后则是呈扇形排列的千手千眼,千手表示护持众生,千眼表示观照世间,都是大悲的表现。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文中提及:唐朝则天武后时,契丹来犯中国,当战事即将失利的时候,华严三祖法藏大师(即贤首国师643-712),奉武后之命设立坛场,以十一面观音代替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的正法轮身,将华严的观法和密教的仪轨结合来运用,成功地击退了敌军。此坛场中之主尊即为十一面观音。可见,在唐朝初年,十一面观音法已经很普遍地被运用。

 

 

公司简介:

莆田市大庄严佛像工艺有限公司(妙庄严艺术(福建)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铜雕佛像、脱胎佛像、铜香炉、铜雕神像、铜雕动物雕塑、铜雕人物雕塑、铜雕观音菩萨、青铜器、铜雕工艺品等。 是福建知名的铜雕工艺品雕刻厂。拥每种有雄厚的师资团队,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各种高科技的雕塑机械。我厂是一家具有独立设计、雕塑、铸造、安装施工能力的单位。拥有各种完善大型的先进生产设备。在产品设计,艺术造型,表面效果方面拥有莆田学院艺术系的多位教授对其全程指导。铸造部拥有多位经验丰富的高级铸造技师指导生产及制作。我厂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求发展”为原则,努力为广大高僧大德提供优质服务。咨询电话:182505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