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官宦人家的女子,二是指美丽聪慧的女子。“仕女”一词最早见于晚唐。仕女图,是以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因古代称做官的人为“仕”,“仕女”便是指官府人家妇女,或上层社会的妇女,尤其是封建王朝时期的贵族妇女。历代仕女画家都塑造了许多婀娜多姿的女子形象,将中国女性的美丽传承至今。最有趣的是,随着时代不同,仕女们的美也各有独特之处,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朝代人们审美观念的变迁。
魏晋南北朝是仕女画发展的早期阶段。所描绘的女性主要是贤妇和仙女这样的传说人物,这些形象源于诗歌、赋文等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画家在表现这些远离现实生活、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女性形象时,他们最为注重的是如何透过外貌的表现,展现她们内心的精神气质。这种美与魏晋时期人们崇尚玄学、关注人的内在精神气质,追求超脱的时代特征相吻合。
唐代是仕女画繁盛昌盛的时期。画家们热衷于表现贵族女性悠闲生活的方式和情调,他们在形象上追求写实和真实感,女子的脸型圆润丰满,体态丰腴健壮,气质高贵优雅,展示了大唐盛世中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
宋朝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盛的时代。在仕女画的创作中进行了创新,尤其是在题材方面。它的表现范围已经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如今,画家们不再只描绘宫廷贵族和神话中的女性形象,而是开始将目光投向社会底层的贫困女性,并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注。画家运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没有经过任何美化,来表现她们的形象,旨在赞扬她们安于贫穷的生活态度以及朴实无华的个性美。
明代时,传奇故事中的各色女子成为画家们最乐于创作的仕女形象。人物的造型由宋代的具象写实逐渐趋于带有一定唯美主义色彩的写意。仕女身材婀娜匀称,容貌端庄清丽,举止间流露着女性文雅恬静之美,尤其她们怡情于亭台之间,身着贴体紧身的明服,更增强她们体姿的修长与典雅的风致。
清代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仕女画被抬高到居山水、花鸟诸表现题材之上的至尊地位,这时期的仕女画在创作上日益脱离生活,成为一种概念化,程式化的表现题材,画作中的女子无论是贤妇、贵妇、仙女或从军习武的花木兰、梁红玉等皆拥有着修颈、削肩、柳腰的体貌,长脸、细目、樱唇的容颜,“风露清愁”、黯然神伤的小家碧玉般韵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