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千佛圣地:河北井陉灵崖天然溶洞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17-06-19 20:10
井陉南障城七狮村西部山体有一灵崖,崖与山体浑然天成,内藏玄机,千佛洞便深幽于此山此崖中,可谓“背倚灵崖、俯瞰群峰、襟怀丽水、胸藏古洞”。
 
井陉南障城七狮村西部山体有一灵崖,崖与山体浑然天成,内藏玄机,千佛洞便深幽于此山此崖中,可谓“背倚灵崖、俯瞰群峰、襟怀丽水、胸藏古洞”。
 
千佛洞顾名思义,为洞内刻有千尊佛像而得名。有幸能拜访圣地,深感千佛洞神秘、玄中玄之音。上山路均为就地取材,沿途碎石块铺就而成,不见娇柔做作姿态。曲径通幽两旁芳草萋萋,高低错落有致,蜿蜒而上,行至深山幽僻路,探寻神秘福洞。
 
千佛洞又名千佛寺,原来洞口处依山势曾建寺门牌楼,香火旺盛时最多有百余位僧人在此修行,善男信女都来祈福还愿,其中有十里八乡的百姓,还有做官的。如今,时过境迁,山门早已不见,梵音佛号已经杳然。洞口有一颗高大的铁树(当地人称“黄连树”),树龄已达1500年,铁树枝繁叶茂,苍劲健硕,像极威武的将士,默默守护着洞中百千尊石佛。
 
“千佛崖石窟始建于北魏‘齐河清四年’,已有1500年历史,盛建于隋、唐,宋、明、清历代均有修建”,一度以“千佛洞洞套洞洞中有洞,石琢佛佛连佛佛外有佛”享誉一时。踏进洞内,一股肃然之气立刻笼罩四周,三面壁均雕刻着大小不一但错落有致的佛像,一眼望不到头,又似尽头佛光隐现。脚步不敢肆虐,深怕亵渎神灵的威严,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双手合十,虔诚膜拜之后,才敢抬眼细看石佛的容颜。
 
那1000余尊佛像,沿石窟中洞洞壁分层排列,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形神兼俱,栩栩如生。造像面相长圆,直鼻小口,双目微启,俯视众生,身着袈裟,右肩覆偏衫,双领下垂,绝大部分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手结禅定、说法等印。
 
其中既有两米多高的大佛,也有30余厘米高的小像,更有石像被施以蓝、绿等色,于历史的尘封中隐透出当年的艳丽光鲜。
 
尤其难得的是,在距洞口21米处还雕刻有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典型神像——三官像。天、地、水三官像高约0.4米,总宽为1.2米,皆头戴冠冕,身着道袍,足登云履,圆领广袖,于石壁方座上的岁月深处作拱手行礼状。由衷赞叹古人的智慧,在当时器械不发达的时代,怎能将造像雕琢的如此精美。
 
右侧佛像下的洞壁上,有一个能容一个人的天然涵洞,相传三皇姑曾在此洞中暂住修行,莲花座仍静放在一旁,不知是否为仙姑打坐、参禅之座。
 
行进洞中幽深处,有一“莲花池”,池内常年静水源源,山体万丈高,不见任何水源,此水只道天上来,源头竟是不得寻。池旁立有一圆柱形的钟乳石柱,名曰“滴米石”,传说此石顶部中央原有一尖锥小石体,锥尖直指洞顶部位,寺内修行僧人几人, 米便从天而降,滴落在尖锥石上,散落在周围,僧人扫起米烹食,量正好为僧人人数食量。后来有一位小和尚,觉得米掉下来还要收集甚麻烦,投机取巧把尖石凿平放器皿接米,结果取米时,却发现器皿内空无一物,至此之后,石柱再也没有滴米下来。
 
越往涵洞深处探寻,神秘感越浓郁。沿台阶爬至洞口,翻越至另一番别有洞天,洞内冷气甚重,言语间嘴里便呈现吞云吐雾状,据说,每到盛夏三伏天洞壁上就会有水渗出,水滴叮咚回响,便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势,声声悦耳仿佛仙音袅袅,想来此曲也只能有知音人才能听得到!一旦伏数尽,曲终水隐,只留干燥山石度余日。去往此地时,伏天将至,地面上已经湿润有珠,四下漆黑只靠手灯照亮,行在洞中却不曾有阴森之感,仿佛邂逅了一位女子,她拥有海棠春睡般的脸庞、芙蓉初放般的身子,婆娑黑纱披身,钟天地之慧,如梦如幻,灵气四溢让人不觉亲近柔软。
 
洞末端有一尊天然形成的意像佛,当地百姓尊称她为“老母”。佛像倚躺在洞尾,只有有缘人才能辨别的出她新月身姿,佛像神似慈母,怀中似乎抱着两个初生子,肩背处顽童环绕嬉戏于慈母身边,慈母欢喜淡雅包容着粉雕玉琢子孙。在佛像前正对面三尺处,有一堆圆润饱满的“馒头”状钟乳石,位置不偏不移,正对佛像,传说这是天然的贡品,长久供奉着这尊天然佛像
 
千佛洞内千佛石像已经让人不经仰叹,然而,天然的鬼斧神工在洞的杰作更令人惊叹,不是一言半语可以道得尽其中的玄机,走进洞内时必定要怀着敬畏的心才会心领神会,逃离喧嚣,做一次虔诚的信徒,在片刻宁静中寻找到心灵停靠的地方。
 
千佛崖石窟下还有一座卧佛寺,据悉卧佛像与石窟同龄,卧佛保存还算完好,身后几位侍者的头部却都不见了踪影。
 
行至后山,眼前豁然开朗,遥望山川连绵起伏、碧绿涟涟,河水宽阔,可惜河道仍在,却已是干枯只见鹅卵石蜿蜒。下山的石阶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植被中,时隐时现,呈“之”字形蜿蜒下山,人在画中游,画在深山留,又是一番别样的禅意。
 
下山路旁有个小山洞,洞口置有一碑槽,却不见石碑的影子,这便是猴大王庙。当初猴大王将自己的小庙定于此地,本想进香的人们会从此面上山,它可以享受第一柱供香,哪曾想路自前山而上,这便成了下山的路,猴大王只好收着最后一柱香。
 
前行至拐弯处,路见平坦,路旁有大石崖,前有香案摆供。此处本无物,现供奉的是山神。原本山神居于另一座山上,因2016年洪灾后上山的路被冲毁,有心人便将山神请至此处暂时安居,虔诚供奉。
 
再往前走就到了障城、七狮村的分界岭,地势比较平缓,一座送子娘娘庙便居于此地。相传有一妇人家中女儿成群,却无一子,遂来此庙求子嗣,许下”一胎两子”愿望,回去后不久,妇人便身怀有孕,随后生下两个大胖小子。妇人得偿所愿,为送子娘娘修庙塑像,四周善男信女不断供奉庙宇,庙外本立有石碑为证,可惜遭人破坏,已碎成数块无法复原。
 
千佛崖石窟坐落在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的井陉县七狮村,“千佛洞,洞套洞,洞中有洞;石琢佛,佛连佛,佛外有佛。”据《井陉县志料•金石》记载,在七狮村村西,素有“圣境大观”之称的千佛崖石窟始建于“北齐河清四年”,兴于隋、唐,宋、明、清历代均有修建,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
 
井陉灵崖的天然溶洞历经风霜仍然屹立,沧桑岁月也冲不淡这静谧柔美的千佛圣地,千佛洞带来的不仅仅是神奇,更拥有一种不可言喻的神秘力量。

莆田市大庄严佛像工艺有限公司铜雕西方三圣制作部整理